
一位跋涉者的文學守望
——讀高常貴詩集《流年寄韻》
吳景寅
——讀高常貴詩集《流年寄韻》
吳景寅
我與常貴結緣于網絡,未識其人,先讀其詩。常貴網名“熱河山人”,他在網上開辟一塊天地,作為創作的田園、精神的家園,堅持對文學的守望。我喜歡常貴的詩,原因是格律工整、有感而發、言之有物、以文載道、家國情懷。常貴的詩既不乏傳統的厚重,又不乏時代的清新,無處不充滿正能量。常貴的詩讀之朗朗上口,賞之每每共鳴;句句堪稱經典,首首皆為精品。神交久了,很想識得其人,一番苦尋,乃知真名高常貴,其風度儒雅,詩詞葳蕤,為人欣羨;而謙虛敏學,苦勤持重,亦堪典范。以此往來,遂成摯友。囑我為其詩集作序,我便欣然提筆。
“道通天地有形外”,“萬物靜觀皆自得”。常貴心如止水,不為世俗所困,因而能專心致志于他的詩詞追求,讓他的文學守望越來越強??v觀其詩詞,皆率性而作,情因象而生,感緣事而發,章法莫不隱于性情,文句莫不妙于事理,正所謂“志趣天成”。 常貴生于雞鳴三省之地,紅山文化、契丹文化之鄉,其地山水怡然,底蘊深厚,老哈河流經其境,漢、滿、蒙、回等世居民族生生不息。受之哺育,得之靈氣,發于肺腑,流諸筆端,當之情理。其《古風·山村唱晚》《早春游避暑山莊》《七絕·詠蓮》《古風·遼河源之夏》《沁園春·平泉(詞林正韻)》等等,不勝枚舉,皆可品味。
“文以載道,道以化人”“ 胸中有誓深于海”,情系于民。其所憎惡,筆下無情,其所不幸,哀憐于心。其“聲聲警笛憶盧溝,難忘東洋國恨仇。驅虜殺妖心未死,興邦建業志無休。”(《七律·七七事變80周年有感》)。 “天降大難于汶川,山崩地裂頃刻間。十居九舍成瓦礫,姐弟同胞別人寰??蓱z萬千幼學子,枝折花落滿校園。炎黃子孫同悲泣,九州兒女淚濕衫。”(《古風·汶川地震有感》),愛憎分明,可見一斑。
其詩詞意象,既繼承傳統衣缽,又融入時代元素,古今配合自然,渾然一體,意脈完整統一,意境清曠瀟疏。觀其詩篇,梅、菊、蓮、五谷、春、夏、秋、冬有之,而玉兔嫦娥、神九赤旗、初心盛會、藍疆釣島亦見筆端。如:“紫塞春回萬物生,山容水態兩清明。拂堤楊柳煙波醉,夾岸桃林蓓蕾萌。紫燕穿庭尋舊壘,黃童曳線放新箏。田間布谷聲聲喚,催促農家好備耕。”(《七律·詠春》);“倩影芳姿枕水眠,凌波出浴賽天仙。纖塵不染承銀露,總有清詞滿素箋。”(《七絕·詠蓮》),此乃一種味道;而《七絕·賀嫦娥三號登月成功(新韻)》:“嫦娥玉兔落虹灣,華夏旌旗耀九天。攬月蒼穹不是夢,蟾宮折桂賦新篇。”;《七律·火箭軍成立有感》:“中華筑夢苦耕耘,歲尾欣傳火箭軍,美帝倭奴驚魄膽,藍疆釣島定風云。羽豐猛隼凌空宇,夢醒雄獅壯骨筋。待到魑魔行惡日,沖天一射建功勛。”,則另一種味道。
其詩詞特點,汲取古人之精髓,博取現代方家之專長,運思造境、煉字琢句,為我風格。其作品,既有曠達豪放之作(如《七律·金山嶺長城感懷(新韻)》《七律·遼中京訪古》等),又有蘊藉婉約之篇(如《踏莎行·春夜濱河漫步(詞林正韻)》《五律·詠祁連玉》等);既有大處落墨的雄渾之品(《七律·十九大抒懷(新韻)》),又有雕章鏤句之什(如《七律·題小區榆葉梅》)。以常貴之平易與坦誠、謙恭與勤勉、嚴謹與深刻,其風格尚有發展之余地,不可就此定論。但其作品所追求的韻律精當、思深語近和風情宛然已成一種趨勢,實屬可喜。
“有麝自來香,不用大風揚。”常貴是一位向著“明天”的文學守望與精神跋涉者,愿他今后創作出新意蓬勃之作。
“道通天地有形外”,“萬物靜觀皆自得”。常貴心如止水,不為世俗所困,因而能專心致志于他的詩詞追求,讓他的文學守望越來越強??v觀其詩詞,皆率性而作,情因象而生,感緣事而發,章法莫不隱于性情,文句莫不妙于事理,正所謂“志趣天成”。 常貴生于雞鳴三省之地,紅山文化、契丹文化之鄉,其地山水怡然,底蘊深厚,老哈河流經其境,漢、滿、蒙、回等世居民族生生不息。受之哺育,得之靈氣,發于肺腑,流諸筆端,當之情理。其《古風·山村唱晚》《早春游避暑山莊》《七絕·詠蓮》《古風·遼河源之夏》《沁園春·平泉(詞林正韻)》等等,不勝枚舉,皆可品味。
“文以載道,道以化人”“ 胸中有誓深于海”,情系于民。其所憎惡,筆下無情,其所不幸,哀憐于心。其“聲聲警笛憶盧溝,難忘東洋國恨仇。驅虜殺妖心未死,興邦建業志無休。”(《七律·七七事變80周年有感》)。 “天降大難于汶川,山崩地裂頃刻間。十居九舍成瓦礫,姐弟同胞別人寰??蓱z萬千幼學子,枝折花落滿校園。炎黃子孫同悲泣,九州兒女淚濕衫。”(《古風·汶川地震有感》),愛憎分明,可見一斑。
其詩詞意象,既繼承傳統衣缽,又融入時代元素,古今配合自然,渾然一體,意脈完整統一,意境清曠瀟疏。觀其詩篇,梅、菊、蓮、五谷、春、夏、秋、冬有之,而玉兔嫦娥、神九赤旗、初心盛會、藍疆釣島亦見筆端。如:“紫塞春回萬物生,山容水態兩清明。拂堤楊柳煙波醉,夾岸桃林蓓蕾萌。紫燕穿庭尋舊壘,黃童曳線放新箏。田間布谷聲聲喚,催促農家好備耕。”(《七律·詠春》);“倩影芳姿枕水眠,凌波出浴賽天仙。纖塵不染承銀露,總有清詞滿素箋。”(《七絕·詠蓮》),此乃一種味道;而《七絕·賀嫦娥三號登月成功(新韻)》:“嫦娥玉兔落虹灣,華夏旌旗耀九天。攬月蒼穹不是夢,蟾宮折桂賦新篇。”;《七律·火箭軍成立有感》:“中華筑夢苦耕耘,歲尾欣傳火箭軍,美帝倭奴驚魄膽,藍疆釣島定風云。羽豐猛隼凌空宇,夢醒雄獅壯骨筋。待到魑魔行惡日,沖天一射建功勛。”,則另一種味道。
其詩詞特點,汲取古人之精髓,博取現代方家之專長,運思造境、煉字琢句,為我風格。其作品,既有曠達豪放之作(如《七律·金山嶺長城感懷(新韻)》《七律·遼中京訪古》等),又有蘊藉婉約之篇(如《踏莎行·春夜濱河漫步(詞林正韻)》《五律·詠祁連玉》等);既有大處落墨的雄渾之品(《七律·十九大抒懷(新韻)》),又有雕章鏤句之什(如《七律·題小區榆葉梅》)。以常貴之平易與坦誠、謙恭與勤勉、嚴謹與深刻,其風格尚有發展之余地,不可就此定論。但其作品所追求的韻律精當、思深語近和風情宛然已成一種趨勢,實屬可喜。
“有麝自來香,不用大風揚。”常貴是一位向著“明天”的文學守望與精神跋涉者,愿他今后創作出新意蓬勃之作。
2018年11月10日
?。ㄗ髡呦岛颖笔∑饺姓f副主席、平泉市教育和體育局局長、平泉一中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