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草木生態佇望到詩意承德
——李海健詩詞集《愛撒熱土》閱讀印象
薛 梅
關于承德這片熱土,已不記得這是第十幾部海健的詩意詠贊了。當我翻閱詩詞集《愛撒 熱土》電子樣刊后,我的眼眶有些潮潤,這樣執著的愛的歌者,從衡水鄉村走來的求學和工作的宿命,涵育著三十多年扎根承德不離不棄的詩意情懷,海健是當之無愧的詩意承德的“圣徒”和“牧歌者”。觀其詩,通其思,感其情,懂其心,海健近年來格外注重承德文化生態的建設和養護,他集中擇取了草木情懷作為觀照承德文化生態的孔洞,以系列詩影集中的山莊草木系列成就了不凡的識見和襟懷,將生態之美與精神之美互為鏡像,深情佇望,既有自我生命的復歸,又有自然生存的繁盛,將時代的文化追索凝聚成一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對生命和生存真誠摯愛的抉擇、體認與集結,他既反傳統的審美模仿,又反先鋒的審美刺激,他遵從自然和天性,古體和新體不做刻意抒寫,一切隨心而發,一切隨思而動,兼收并蓄,風骨獨具。這頗類對待承德名片“避暑山莊”的態度,保存既不單是為了維系一個王朝背影的意義,開放也不在于作為一個現代市民游覽的勝地,所有的歷史皆是鏡像,所有的現在皆是提純。海健是聰明人,他總是能悟得先機,他的草木之心,不卑不亢,蓬蓬勃勃,有來處,有去意,有一生二、二生三的葳蕤與無限?;蛘哒f,他的眼里有光,他的草木便永恒不死;他的心上有愛,他的承德便熠熠生輝?!稅廴鰺嵬痢返臅泔@示出了一位“愛之子”應有的風范和品相。
一
海健始終是頗具創造性的詩人。他每一部作品的出版都是一次創新,可以說,每一部都一定呈現出別致的見面儀式。海健真的是一位儀式感很強的作家,這在一般作者中并不常見,很多人會認為儀式是一種束縛,但慧智巧思者卻能夠化腐朽為神奇,化儀式為蹊徑,宛若徜徉山間,能夠通幽的必為小徑,每每小徑不同,風景各異,收獲自會不同。比如海健的《山莊荷緣》是以“緣”為徑,通荷之幽,彈奏的是荷與蜻蜓的二重奏,在蔥蘢古意中回歸對君子的禮敬;《牡丹在歌唱》是以象征為徑,擇取牡丹真意,寄寓盛世中的文化名城,在詩詞題目的詩魂構建和眾生平等的人文理念上卓有成效;《菊頌》是以頌為徑,用空谷傳音之玄妙通達精神之巔,達到了筆墨菊韻、物化同心的大境,將傳統菊文化情懷進行了現代詩同構。誠如我曾強調過的:“海健一以貫之所稟賦的中國文人的文化品格和使命擔當,都透過‘承德避暑山莊’這張歷史文化名片得到了最恰切的詮釋。于城市,是一種輝映;于文化,是一種背景。”《愛撒熱土》依然是一本創新儀式感很強的作品集。令人激賞的是,這部詩集一開篇就超越一般概念的詩集意味,而是在上下兩部中,以上部“熱土放歌”為前奏,因為這“歌”不是吟頌,而是真正的歌唱,是歌詞與曲譜合一的完整作品,計10首。第一輯4首,名為“避暑山莊四季歌”,第二輯6首,名為“電視專題主題歌”,都是給承德主題的電視專題片所配的詞曲。這樣的處理,見證了海健的創新儀式感。其一,是一位詩人,在詩集中收錄了被作曲家譜曲的歌詞,很正常,但是海健偏偏要將相對應的曲譜也一并收進他的詩集中,這倒應合了我在他的詩影集《大地五弦琴》閱讀筆記中所做的預判:“將昆蟲生命的自由奔放,草木大地的合融匯通,以文字的舞蹈、生命的吶喊、童心的回歸、自然的畫卷一一鋪展,讓讀者一起品味這一段段奇異的探險,一個個生命的奇跡。并為我們生而存在的這個世界禮贊。……以細小孔罅的發音合奏了一曲生態學時代敬畏生命、養護生態的優美樂章。”不錯,海健堅持了這種“細小孔罅的發音合奏了一曲生態學時代敬畏生命、養護生態的優美樂章”,他大禮而成,像祭祀前的圣歌,他擇取了避暑山莊的四季來唱誦。值得品味的是,歲月就是四季,歲月的流轉就是四季的更迭,他觀照的山莊四季,“山莊春韻”“山莊夏荷”“山莊秋月”“山莊冬歌”,顯然都是在借贊美山莊四季的景之美,旨歸于盛贊山莊歲月的“變”之美,由古而新,由皇家而人民,由歷史遺產的保護而傳統文化的挖掘,這“變”中有不盡的苦與淚,也有無限的樂與舞。這樣,“避暑山莊四季歌”更像是不斷擊出的鼓樂,蒼茫開闊,生機奔涌。像冬裂后的春汛,夏燥后的秋豐。這開場起樂,更像是高歌一曲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慷慨邈遠,曠達超脫,生命的儀式感油然而出,肅然而立。作為詞作者,海健將春韻中“云山勝地歌悠揚”的情韻蕩漾,夏荷里“誰在岸上尋歸處╱芝徑云堤是我家”的大氣空靈,秋月下的“秋月秋水湖波靜╱似夢似幻蓬萊影”的神秘虛靜,冬歌中的“銀裝素裹滿天庭”的浩然肅穆,以笛簫管弦的合奏,將避暑山莊所代言的承德人特有的雍容寬厚又細膩率真的城市品格烘云托月般傳達出來,令人有莞爾的快意和認同的默契。其二,是從自然的四季特別順暢地過渡到了城與人的精神面貌和氣質。六首承德專題片的主題曲,取“六”則為順,六首詞曲的設置本身就有了一種數理意蘊的儀式感。這六個專題分別是長城、心聲、正義、農村治安、城市建設和電子眼的“雪亮工程”,將承德的城市鄉村的正義堅守和安全使命矗立成一座精神的豐碑,一方面可以看到海健特殊職業的使命在肩,另一方面也鑒照了一位詩人的鐵血丹心和至真至性:“凝聚著燕山兒女的厚愛╱展示著紫塞大地的深情”“在和諧社會里╱快快樂樂地生活”“人民利益大于天”“富裕的日子長又長”??梢哉f,這兩輯對于上部來說,相得益彰,很完整地達到了樂頌的味道,將整部詩集在歌與舞的祈禱中走進心靈深處。
二
如果說《愛撒熱土》的上部“熱土放歌”是聚力凝神的前奏曲,那么下部“熱土抒懷”則是大開大闔的古詩詞吟誦。海健試圖建立一種組詩體式,來成就他最終旨歸的文化體認,這是有益的嘗試,也是有益的探索。下部共分六組,不是五組,也不是七組,恰巧還是沿用一個“六”字組,可見海健是秉承著他葆有的那種儀式感。海健受傳統文化影響很深,六藝、六書、六政、六順、六韜,六六無窮,海健似乎有意讓傳統文化的儀式感在現代新體詩詞譜系中得以熔鑄和發揚?!稅廴鰺嵬痢返南虏?,輯錄的都是新古體詩,沒有采用新詩創作。這六個詩詞組章分別是:山海游蹤、山莊吟荷、牡丹吟唱、菊花吟誦、月季淺唱、大地交響。而每一組類別主題下又分為若干具象組詩,山水、山莊、花卉、大地,人文與自然養育大生態場,海健的詩詞不意師古嚴格的格律限制,而是力求突破為自如的韻致,著力之處只重情懷??梢哉f,《愛撒熱土》的下部正是對承德文化生態的展播、挖掘與提純。
承德是一個有悠久歷史文化積淀的城市,也是多民族和合團結、游牧和農耕兼備、充滿民族自信心的城市,更是國家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的重要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支撐區,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正是承德自然建設和人文建設中最重要的高度。海健自畢業和工作留在承德,早已把自己看作是一名真正的“承德之子”了,他深深眷戀著這片土地,他也從來沒有間斷用自己的筆抒寫和贊美著這片土地。如果說,對一個人真正的改造是從青年求學開始,那么作為中文系的高才生和許多年的機關宣傳工作和領導崗位,海健已經在內心的豐富涵育中對這座城市有了相對成熟的文化體認,這就必然決定了他的詩歌的情感走向和思考深度。承德只是祖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一個小小的角落,內心裝著祖國的河山大地,承德的美才能夠真正有自身的價值和意義。
“山海游蹤”一組詩的輯錄,從“井岡山”立魂,他登臨井岡山,品味著“先苦后甜紅軍茶╱執斛米酒話井岡”的豐饒氣象,贊美毛澤東、朱德“星火燎原照四方”的英雄風姿,陶醉在自然風景與歷史風云交匯的精神風貌。他讓愛之魂在祖國山河中漫游和激賞,“廬山”一組20首,以景結情,借景抒情,呈現出內心的豐盈和婉曲;“臺灣行”一組海健特意輯錄九首,三三不盡,六六無窮,九九歸一,海健的儀式感時時發出特有的文化內涵,面對臺灣主題的抒寫,這九首的輯錄似乎就是一個大的隱喻,九九歸一,臺灣終將回歸祖國的懷抱,臺灣是祖國山海中的一隅,他寫下他的觀覽,更記錄了“頓悟自心便成佛”的祝福;組詩“游滕王閣”和“古調新唱”,以物觀景,以景抒情的作品,頗有民風徐徐之感,山河地理訇然而出。
海健特別善于將文集結構做成一首大詩來統攝,這很像好萊塢大片的布局,先遠景在大地理上推進,而后以推拉方式定格在地圖上一個極小極小的地域,那就是“承德”,仿若蓮花臺佛祖端坐,既有祥瑞之象,又合人文之境。承德不僅有避暑山莊及外八廟寺廟群為世界文化遺產,還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千手千眼佛,這個主題組章無疑便具有了地理文化的體認和生態的象征,那便是“山莊吟荷”。海健以“山莊荷花”這一獨特意象,很大程度上肯定了承德生態文化的“全美”。他以“山莊蓮香”20首、“山莊荷韻”60首、“山莊荷緣”18首,分別從含苞和初綻之睡蓮、花與外物相映襯之敖漢蓮、池旁飛蝶、蜻蜓戲水之蓮,從靜態觀察、深入觀察到動態觀察,不僅寫出明與暗、深與淺、顯與隱的美學感受,還注重別有意趣之美的挖掘,他在“一片荷燈照乾坤”的暖意中體味清矍之美,又在“癡心一片話短長”的凈心中體味靜守之美。荷花作為山莊的核心意象,在自然風物的觀照中,突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美好,一個“緣”字將人賦予了荷之精神,將自然生態賦予了人的深情。“花之君子”的美譽便有了飛揚的神采。
在其后的三組主題詩中,海健讓鏡頭自由穿梭于山莊內外,穿街走巷,洞開門窗,在人事風物上定格,放大,深入,呈現出“牡丹”“菊花”“月季”的意象群,讓承德沐浴在花香之中,甚至承德就是育花的花神。“牡丹吟唱”組章77首,蘊含著地方文化心態。牡丹是富貴之花,牡丹又是雍容高潔之花,牡丹寓盛世,牡丹寄君子,皆是佳話。避暑山莊的牡丹見證了康乾盛世帝王的江山運命和獨絕孤響,也見證了人民游覽勝地的城市品味與文化情懷。海健以牡丹來傳達他的文化創意和城市熱愛,以牡丹文化的審美價值來道出源遠流長的美好生活向往與追求,所以海健筆下的牡丹是多姿多彩的而又富麗妖嬈的,他用色彩類別來組章,比如復色、白、紅、黑、紫、粉等,每種色澤牡丹輯錄一組,而每一組中,詩題都是牡丹花的名字,有畫龍點睛之妙,既是他詩句中信手拈來,又暗合古人詠牡丹詩意,這沒有深厚的詩詞文化的底蘊是很難做到的。海健的牡丹詩影既色彩絢麗,香味飄逸,生動魅力,又韻致高貴,美好天然,富有格調,非常恰切地表達了詩人豐富的內心情志,比如他的粉牡丹,“綠幕隱玉競芳妍╱嫩黃淺粉賽嬋娟”,一個隱,一個玉,道盡了風致;他的黑牡丹,“墨玉存金迎風栽╱無邊春色六合來”,一個存,一個金,道盡了風骨;他的“昨夜永佑看清史╱鴻鵠之志沖云霄”,一個看,一個沖,道盡了一個知識分子的洞明??梢?,海健自覺以草木的崇高之德,建仁之美引導自己,在瑣屑的生活中挖掘詩意,進而比德花木,在自然界中攝取德行高標的芳物寄寓情懷,蘊藉詩心。
“菊花吟誦”組章98首,亦以顏色種類來輯錄,他的山莊菊花寫真,不僅折射了中國傳統生態美學的濡染,還挖掘整理了避暑山莊菊花品種的十大色系200多種,他一一核實了相關品種的命名,創作了98首菊花格律詩,有20多首詩的最后三個字都是一個詞牌名,突出菊花繁茂的傳統美學和延年益壽的人道關懷。海健的菊花詩詞,營建了一個城市菊文化的生態話語。承德菊事非常繁茂,每年都于中秋、國慶和重陽三節前后,舉辦避暑山莊菊花節。“喜慶、同樂、健康、祥和”是避暑山莊“首屆菊花節”的主題,菊花集中種植面積超過10000平方米,菊花品種超過300種,其中精品菊就達到了150多種,菊花造型選用傳統的花神祝壽、帝王賞花、花鹿嬉戲、指點江山、松鶴延年等等,圍繞主景區,共分五個區域,每個區域都有不同的內容和主題,寓意江山一統、九五至尊、大清八旗、喜迎八方來客。主景區采用了皇家專用的“一池三山”的園林設計理念,曲橋、拱橋連于主島,水生植物遍布池中、駁岸,150余種精品菊花或懸于崖上、或置于三山五岳之中,喜迎賓朋觀賞。周圍延綿的文化墻則展示著菊花在歷史不同時期的發展和寓意,詳細記述了菊花和我國傳統文化的密切聯系,名詞佳句、風俗傳承,無一不使人流連忘返。避暑山莊菊花節,最大的靚點是以菊文化為底蘊,以傳承菊文化為主旨,用古典園林的造園布景方法,展現我們中華傳統民俗文化,展示避暑山莊歷史文化,營建承德旅游文化大市的生態話語。海健詩意的菊花吟詠,無疑具有了一種深厚的審美、道德,甚至哲學內涵的象征形象,將一個城市生態文化所要傳達的觀念與價值、理想與信仰、宗教與藝術的取向,得以完美體現,顯示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之境,人文之態,為承德建設生態文化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月季淺唱”組章88首,抓住了月季花的近萬種的繁多種類,依然從顏色上分類呈現,其中白、橙、粉、紅、黃、藍、綠、墨、紫等。海健以一抹大寫意,瞬間點燃了月季的萬紫千紅。這種“隨類賦彩”的手法,恰如其分將“月季”作為一個整體意象,構成一個無限豐富的詩意世界。比如《梔子花》:桅子花開一片云╱周圍點點碧草茵╱不懈小調歌盛世╱黃鐘大呂定乾坤。這首之所以名為梔子花,是取自“一片云”和“碧草”的色彩感覺,這是文學中常見的色彩觀察。詩人在這里實現了意境中的美感和言傳中的事理,“歌盛世”與“定乾坤”。海健的花皇后88首詩作,都是海健在其攝影過程中,對自然和成像認真觀察、體悟的結晶,并通過詩的文字傳達出來:“月季夫人閱歷深╱層層火辣層層春╱何時布谷高樹叫╱再聽鄉音倍感親”,詩中“層層春”正是細節動人所在,“鄉音倍感親”承載著巨大的情感之流,將“火辣”之“火”的色澤,轉化為深醇、深刻的審美情感。這樣的佳句比比皆是:“粉色眼睛看春天╱百花怒放納波灣╱無意暗香引蝶舞╱蜂起蜂落蜂撒歡”(《粉色眼睛》)、“絨球門廊兩耳長╱綠葉叢中伴斜陽╱天姿何須顏色染╱送罷春風送春光”(《絨球門廊》)、“檸檬毛茛綠花心╱復色分層起霜云╱百花自嘆顏色暗╱躲進綠叢不見君”(《檸檬毛茛》)。物理的顏色帶動心里的顏色,物理的空間引發心靈的空間,這樣的抒情是有溫度的。在海健的筆下,雖然月季素有“花中皇后”之稱,但也是最有廣泛群眾基礎的花卉,海健這樣盛大地來弘揚月季花文化,其實也正是順民之舉,順心而為了。所以海健的文字是接地氣的,是老百姓耳熟能詳的,具有人民大眾的故事性和風趣。這樣不拘泥嚴格刻板的格律對仗、不事雕琢的文風是海健一貫堅持的,他從不在意別人怎么看,他只注重自己內心怎么寫,這樣才有了超出一般常人的蓬勃的創造力,獨習而精,這也正是海健的可貴之處。
三
在海健的眼底心上,山城承德無處不飛花,承德就是海健心中的一座盛世花圃,一位美麗美好的護花使者。承德人愛花、護花的傳統,承載著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仁善精神,這也正是承德人文精神最好的寫照,是和合承德的城市精神最好的寫照。海健的草木生態建構,不僅落腳到草本花卉本身,他還延展到大地上的更小的生命:昆蟲。這是海健清新觀察生命、尊重生命的體現。“從微小進入,發現越來越寬闊盛大”,如同顧城在閱讀《昆蟲記》的發現,他在觀察草木之夢和昆蟲之歌,他發現了宇宙這個大生命體的同構,即宇宙生態。他的最后一輯組詩“大地交響”,正是對宇宙生態的禮贊!海健將昆蟲生命的自由奔放,草木大地的合融匯通,以文字的舞蹈、生命的吶喊、童心的回歸、自然的畫卷一一鋪展,呈現出一段段奇異的探險,一個個生命的奇跡。并為我們生而存在的這個世界、這個宇宙致以深深的感恩。海健的雄心在這個時候徹底綻放他的光彩,全文結構是生命序曲——生命吟誦——生命交響,海健就像一個出色的指揮家,游刃有余、從容徐徐地調動著所有靈魂一起隨著旋律發出巨大的聲響
“大地交響”組章108首,是一部盛大的樂章,分別以昆蟲、蛺蝶、胡蜂、鳥兒、蜻蜓、百花六組組詩的和弦為音效,以天地萬籟的共鳴為伴唱,其調動起的心靈震撼不亞于聽一場維也納的新年音樂會。海健還是一位出色的導演,他將影畫效果合一,以攝影畫面的懸掛推移達成大的幕景效果,色彩便是天成的燈光,山莊是典雅又精美的琴臺,草吟風鼓,煙雨樓搭臺起舞,月色江聲畫船如夢,芝徑云堤上游人如織,金山亭上經卷聲聲。一切的美各在其中,天地人各在其中,各自平等,各自獨立,又合融一體,相伴相生,這構成了審美維度,在空間和時間上完成了世界之色,宇宙之調。而樂手昆蟲、蛺蝶、胡蜂、鳥兒、百花,皆是美人之美,在以自然為依生的背景中風采卓絕,明艷照人。
“大地交響“組章是專門以昆蟲為題的詠物詩,既有現實主義的自然現象摹寫,又有浪漫主義的狀景抒情。其一“昆蟲”組詩,吟詠了白蛾、蟈蟈、蜾蠃、螳螂、黑牛、昆蟲、螞蚱、蜘蛛等8類。海健把它們的音容相貌描寫得栩栩如生,借以詠物抒情:“白蛾雖小浩氣真”“老蟈今殘秋風里”“一只蜾蠃抖彩身”“黑皮樹桿掛螳螂╱兩眼炯炯放賊光”“黑牛黃牛臥花叢”,特別是寫蜾蠃,最是惟妙惟肖,連生活習性和對人類的影響都涵蓋其中:“一只蜾蠃抖彩身╱忽遠忽近點絳唇╱瞬間竊蕊即飛離╱好像尋花問柳人”,短短四句,像一幅人間百態圖,將螺贏殘酷真相揭示出來。其二“蝴蝶”組詩列有29種,均以蝶名起興,托物喻人,情趣盎然,比如:“孔雀蛺蝶著彩裝╱雙翅開屏花更香╱提裙吻花誰家女╱攪動胡蜂復彷徨”,將孔雀蛺蝶比喻成一個相貌出色的少女形象;“老豹蛺蝶煞氣深╱滿身風雨又復云╱有時閑來也用情╱輕歌一曲沁園春”,老豹蛺蝶則突出了一個遲暮人的兩重性;還有虎斑蛺蝶的虎威、紅斑翠蛺蝶的香軟之色、蕁麻蛺蝶的花信之覓、中環蛺蝶的起飛之美、娜環蛺蝶的情牽之累、想思帶蛺蝶相思之憐、網絲蛺蝶勞作之忙、枯葉蛺蝶苦行之修,無一不是性情使然,無一不是自我選擇。海健筆下之蝶,眼中之蝶,可以說是為讀者提供了巨大的審美空間,既能引發對世界物種存在即合理的獨特感悟,又能理解自由閑適、情深意重、美麗傷感等繁復情緒的真切內蘊,當然。蝴蝶種類的繁多,也恰好說明物候地域的生態良好,對生態養護本身又是一重意義深遠的啟示。其三“胡蜂“組詩16首,坐實了蜂飛蝶舞入詩來的人文盛境。海健擇胡蜂入詩,一是眾生同名的平等意識,二是物盡其擇,以蜜多花繁引蜂舞的影像,來輝映承德山水的環境佳美,氣象萬千。海健的胡蜂詩,多涉及到不同蜂種的體態、生活習性的特點,比如熊蜂的“黑白黃毛染紫棕╱勤勞實干又憨厚”、黃蜂的“黃腰胡蜂腰發黃╱展開雙翅采蜜忙”“金環胡蜂節節黃╱三寶花上嗅芬芳”“黃長腳蜂懸空中╱尖嘴吸蕊樂無窮”“虎頭胡峰掛花莖╱嘴含半只小木蜂”“中華木蜂嘴尖長╱上身毛重下身光”等,渲染出了一幅蜂忙勤勉、有情有義、率性真實的正面形象,為歷史上詩家之“蜂”補充了一個嶄新的蜂形象:“那塊黃的是花粉╱一腳淺來一腳深╱每天翻飛十萬里╱太陽一出到黃昏”。也有為烘托氣氛,展現胡蜂的英雄群體,也寫了胡蜂中的小丑形象,比如“蒼蠅胡蜂色麻麻╱戧毛扎刺樣稀松”;也有承襲古意,將蜜蜂作為多情男子的化身,烘托出一種兩性相悅的磁場意境,比如“蜂戀百花花更香╱玉容紅顏美名揚”“蜜蜂采蜜意飛揚╱不見蜂頭見霓裳”。其四“鳥兒”組詩7首,有魚鷹、青鷺、野鴨、盧鴨、黑鵝、水鳥、喜鵲。海健的詠鳥詩,在當代詩壇所推崇的“動物敘事”的生態文化中,顯然在展現詩人鮮活又有靈氣的生命氣息之外,還有著時代所賦予詩人的思想訴求和文化思考。他的詠鳥詩,為契合鳥的活脫,他的詩風也轉向了詼諧、幽默,比如他拍到的樹枝上的魚鷹,調侃的反問“不知為何倒過來╱不在水中在空中”,問句中又余味無窮,魚鷹的“高就”,其實正是生態惡化的魔爪使然。一張出奇的畫面,一首樸素的小詩,引人驚醒。這一編水鳥圖,更像是一幕幕童話劇,青鷺的養傷、雛鴨的覓春、盧鴨的戲水、黑鵝的芭蕾、水鳥的振翅、喜鵲的對歌,簡潔明麗,童心盎然。其五“蜻蜓”組詩15首,將蜻蜓多姿多彩的生活寫得美輪美奐。蜻蜓是昆蟲中的飛行健將,海健一句“舉翼凌空別有天”“別有天”三個字就將蜻蜓神奇的飛行能力揭示出來。蜻蜓還有一個特性,就是喜歡在飛翔中,突然停落在一個尖端向上的突出物上,比如樹梢、荷蕾、葦草、茨菰,以及水邊丟棄的竹竿、木條,吹落的樹枝等上面。海健的詩詳細摹寫了蜻蜓這一生活情狀:“尖尖蕾上附何物╱清姿出水小蜻蜓”“我停草穗找平衡╱懸空頌詩真英雄”“湖光山色意朦朧╱勇站葦梢心不驚”“深秋花落鬢白霜╱手持詩篇不凄涼”“抱定綠葦不放松╱今生今世與君同”“路邊豆秧一蜻蜓╱飛到田野沐秋風”“蜻蜓高立花蕊巔╱挓開雙翅舞翩躚”,真是觀察細致,栩栩如生。蜻蜓的種類很多,通常所見是黃褐色,也有翠綠色、黑褐色、紅色、橙色、藍色黑蚊、黃褐斑紋等,海健也有意在詩中突現出來,“翠綠平臺一點紅╱天光云影舞霓虹”“誰說深秋將凄涼╱看我美麗黑衣娘”。海健不僅寫出了這些形狀,還著意刻畫它們的真性情和人生追求:“蜻蜓不識后唐事╱一片癡心情意長”“莫道水淺無顏色╱筆沉荷塘水自香”“細指彈琴舒豪邁╱樓臺軒廊飄樂香”“不管荷下蛙咋說╱意志堅定頭朝東”“不知岸有賞花者╱蜻蜓只顧戲人間”,這里有癡情,有詩才,有堅毅,有灑脫,彌補了淺嘗輒止、蜻蜓點水的不足,還給蜻蜓一份才情卓絕、恩愛共濟、瀟灑共度的人生品相。
縱觀海健詩詞集《愛撒熱土》,他突出了兩大特點,一是布局謀篇的創造性的儀式感;二是試圖以組詩體式達成承德生態的文化體認:即建構文化生態的三個方面,第一是各美其美,以親近為主旋律的生態審美場。這主要表現在敬畏生命,惜愛生物,海健親近自然,熱愛自然,頌贊自然,已成為他精神追求中審美的品性和高度。他總是以親近的眼光看待自然中的一切,對于自然界的樹木、河流、鳥獸、花草秉持著一種憐憫之心,對于與自己同時存在的其他生命和事物懷著深深的理解和憐愛。第二是美人之美,以自然為依生背景的個體平等觀。這主要表現在尊重個性,追求自由,是海健走進自然最真切的表達。他的詩詞,以格律詩為形,又不拘泥于格律的嚴格限制,能在自然揮灑中體現自由精神,又不失新格律詩應有的韻味。嚴格意義上說,海健的《愛撒熱土》是一本地地道道的生態詩集,是大地生靈、宇宙天籟的生命平等與生命敬畏的真誠抒懷。第三是美美與共,以大地為生態整體的審美智慧。這主要表現在欣賞自然,物我合一,是海健融入自然最真切的表達。任何文學創作,最終都是作家敘事、思想和抒情的言說。如何在文學創作中,傳達大量的訊息,從社會、歷史、文化到生態、人心,多視角、多維度予以觀照和叩問,正是海健詩寫中每每重視的問題。海健更像是一位思想家和發現者,通過長期的創作,憑借自己出色的感知能力和獨特的創新形式,努力弘揚一個小城、一個時代的文化走向和精神脈絡。海健以熱土為根,以愛為魂,以山莊為內核,以大地為視域,這是海健獻給承德生態的一個意象整體,他詩意中的草木、昆蟲、他的鄉村、他的父親母親、他的麥田、他的小城、他足跡和視野所到的地方,土地、天空、河流、生命,都是大地富庶的元素,都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生命歡欣的伙伴,都是承德賴以綠色涵養、人文化育的可貴資源。海健用“愛”來詮釋著人與自然、大地的和諧統一,并以信念來昭示一個真相:和合承德,正是自然美、生態美、人情美的山水之城、花卉之城、心靈之城。
2020年2月8日于魁福園
【作者簡介】
薛梅,女,滿族,河北承德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魯迅文學院少數民族學員。河北省作協理事。河北民族師范學院教授。承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專著《承德詩歌簡論》、《與面具共舞——中國網絡詩歌現狀研究》。四人詩合集《詩選》。獲河北文藝振興獎、河北文學評論獎、《詩選刊》年度優秀詩人獎、承德市文藝繁榮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