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申:“熱河”碧空
承德人逛避暑山莊看熱河泉,愛說去“熱河”瞅瞅。熱河泉水從避暑山莊的東北隅地下涌出,流經澄湖、如意湖、上湖、下湖再從五孔閘流出宮墻,沿長堤匯入武烈河,全長700多米,很短,在一般地圖上找不到她的蹤跡。
“熱河”的上空則與塞北長空連成一片,是正宗“碧空”的典型寫照。一年之中,用土話講,瓦藍瓦藍的日子很多,多得承德人習以為常。朋友從京、津來,早先都驚嘆這里山莊和外八廟的美。那天是唐山的友人來,大冷天清早在賓館大開窗戶,做深呼吸,對我喊:真是寶地,這兒的空氣也忒好啦!我驚訝,有這么好嗎?天天都這樣……
細想想,此處天造奇峰熱泉涌動實為寶地不假,但眼前的“熱河”碧空,卻也來之不易。承德市地處河谷環抱之地,四下群山如壁,說圍得鐵桶一般也很形象準確。上世紀80年代后,人口增長樓群陡起,加之城區地域窄小,建得密不透風。冬日傍晚,夕陽未走,煙塵齊來。彤云之下,山也朦朧,水也朦朧,人也朦朧。進得屋來,鼻口皆黑……
說來外人可能不相信:當時偌大的避暑山莊,宮墻內外,幾乎都要被各樣大小現代建筑塞個滿滿。承德不少人一提起山莊格外親切,說“從小在那里長大的”。這是句實實在在的話,即他們的“家”就在山莊里,確是山莊里生、山莊里長。家屬院依山傍水,房前種菜屋后挖窖,大灶做飯,打柴摟草;大人上班,單位或就在宮內古建里;孩子攀樹抓鳥下湖摸魚,如入無人之境。日后搬遷宮外的廠房時,奇景出現——青石宮墻忽有連片雪白,近看,乃屋內墻壁也,上面還釘著掛衣服的鉤子。天哪!原來那些房子的內壁就是宮墻……那真是,再好的寶地,也架不住人折騰;再敞亮的天空,也盛不下萬千煙囪的日夜齊轟。
在我的記憶中,“熱河”碧空的始來,是由山莊搬遷和市區取暖著手的。當時山莊內的搬遷量極大,不光有居民,還有駐軍、醫院、招待所。而宮墻之外,則是民眾世代居住的老屋陋巷。三百年殘磚未搬,三百載柴煙不斷。但決心既定,上下同心,終于還了一個純凈的前清宮苑于世人。至于市民過冬,數年前完成的統一大供暖,也使高矮煙囪銷聲匿跡。此外,除了造林植樹造壩蓄水,為保護山莊和外八廟,落實《文物保護法》,這座老城除了文物商業教育和生活設施,已鮮見工廠機器……
空氣,是人最離不開的。本來,吸一口清新的空氣,是再簡單不過的事?,F在,不少地方則要為吸一口清新的空氣而奮斗了。仰望“熱河”碧空,讓人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