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主頁 > 文壇動態 >

閱讀梳理“熱河撤省”原委 / 何申

發表日期:2015-04-28  |
來源:何申老師提供
閱讀梳理“熱河撤省”原委
何申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正好讀書。日前連書帶網又讀了一氣,總算把“熱河省為何被撤”一事梳理一番。寫了以下一些文字,與諸位方家分享。

  

關于當年熱河省為何被撤?說法不少,主要都歸為熱河省的城市和經濟原因,如:“熱河省無大型城市”,說民國到建國初,衡量城市規模的標準是人口。熱河省在被日占期間的破壞程度在全國絕無僅有。一度以“八溝哈達,御道灤水”為標志的繁榮熱河,在1938——1949年間的紛繁戰事間,成為了永久的回憶。建國后失去了商業中心(赤峰)的熱河被極度削弱,百廢待興的熱河省僅剩承德、朝陽。于是,1955年7月30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決議,撤銷熱河??;還有說法,是“便于行政統一區劃,加強中央管理”等等。

  這些說法乍聽,也不無道理。但新中國建國之初,整個國家百廢待興,除了幾個大城市,很難說各省之間差距有多大。何況熱河省地處京津之北,通達遼蒙,地理位置優越。且承德〔市〕自清朝到民國已是塞外重鎮,聲譽遠播,一旦乘國家發展東風,發全省之力,面向京、津,背靠東北,豈有經濟局面不發生巨大改變之理。而這也正是熱河省建制撤后承德人心中的遺憾。

  但這一次閱讀,卻發現事情基本和上面所說無多大關系。熱河省建制被撤,不在城市大小經濟貧富,主要原因是與內蒙古自治區的區域地界重新畫定有直接的聯系。與此有聯系的,還不僅熱河省,還有察哈爾省、綏遠省等。

  說來話長,康熙三年(1664年),清政府國家版圖內的蒙古是一個整體,因其中有大漠相隔而分為“漠北”與“漠南”。這一年,為便于管理,清政府于大漠劃界,分成外蒙古和內蒙古。

  漠南蒙古,歷史上簡稱“漠南”——“地域大至為今天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為蒙古族聚居的地方,在清朝理藩院則例中,此名一直在官書中使用,與漠北蒙古相對。

  這一情況到了民國初變了,袁世凱對內蒙古地區實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分設了熱河、察哈爾、綏遠三個特別區;請注意,這時稱“特別區”。但到了1924年11月26日,外蒙古出現了大事件:廢除君主立憲,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此事頓時引發國內一片嘩然,只是由于軍閥內戰不斷無暇顧及。

  我以為,應該是這件事讓民國政府緊張起來,于是到了1928年,索性將三個特別區正式改為行政省,即熱河省、察哈爾省、綏遠省,與寧夏省統稱“塞北四省”。在電腦上查閱,就有“塞北四省”這個專條。

  “特別區”屬臨時性的,建省就不一樣了,那是一級政府,是永久性的。這樣的設置,在當時,對穩定邊疆是不是起過一定的作用另當別論,本文不涉及。但建省的“文章”也是很明顯的,即諸省地域中許多地方,原是歸內蒙古管轄漠南之地。如:熱河省轄15縣,還有“卓索圖盟、昭烏達盟的共20個旗”,其他三省亦然,此外還有遼北省管轄的昭烏達盟等。

  今天的內蒙古自治區從東到西面積之廣為全國第三位,其版圖形狀按時任政務院總理的周恩來講,“像一匹在草原上騰飛的駿馬”。而在“塞北四省”時期,“馬”的“后半身”就脫離了內蒙古,完全在四省的管轄之內。也正因為如此,民國“建省”之后,立刻就引起了蒙古族各層人士的不滿,為此還出現了“反改省運動及自治運動”等等。

  那么,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對待這件事,并由此形成后來我黨有關民族自治的基本方針政策呢?我查到了1935年12月20日發表的《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對內蒙古人民宣言》的原文,摘錄幾段如下。

  “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與所有的英勇紅軍,在數年來的英勇戰斗,無數次的給日本帝國主義與蔣介石軍閥以嚴重的打擊。中國紅軍已經成為不可戰勝的力量。特別是英勇的中央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的長征,突破了全世界的行軍記錄,勝利的達到了北上抗日預定的計劃。中國紅軍戰斗的目的,不僅是把全中華民族從帝國主義與軍閥的壓迫之下解放出來,同樣地要為解放其他的弱小民族而斗爭,首先就是要幫助解決內蒙古民族的問題。我們認為只有我們同內蒙古民族共同奮斗,才能很快的打倒我們共同的敵人,日本帝國主義及蔣介石;同時相信,內蒙古民族只有與我們共同戰斗,才能保存成吉思汗時代的光榮,避免民族的滅亡,走上民族復興的道路,而獲得如土耳其、波蘭、烏克蘭、高加索等民族一樣的獨立與自由。因此,本政府向你們宣言:

 ?。ㄒ唬┱J為原來內蒙六盟,二十四部,四十九旗,察哈爾土默特二部,及寧夏三特旗之全域,無論是已改縣治或為草地,均應歸還內蒙人民,作為內蒙古民族之領土,取消熱、察、綏三行省之名稱與實際行政組織,其他任何民族不得占領或借辭剝奪內蒙古民族之土地。 

 ?。ǘ┪覀冋J為內蒙古人民自己才有權利解決自己內部的一切問題,誰也沒有權利用暴力去干涉內蒙古民族的生活習慣、宗教道德以及其他的一切權利。同時,內蒙古民族可以從心所欲的組織起來,它有權按自主的原則,組織自己的生活,建立自己的政府,有權與其他的民族結成聯邦的關系,也有權完全分離起來??傊?,民族是至尊的,同時,一切民族都是平等的。

 ?。ㄈ┓彩莾让晒艆^域的漢、回、藏、滿等民族,應根據民族平等的原則,發展民主主義,使這些民族與蒙古人民受同等的待遇,并有應用自己的語言文字及信仰與居住等的自由。

 ?。ㄋ模┦紫葘⒕佬闼碱I的把兔灣,與高石秀所占的區域及兩個鹽池,交還內蒙人民,并將長城附近,如寧條梁、安邊、定邊等地劃為商業區域,以發展你我雙方間的貿易。

 ?。ㄎ澹┪覀兊墓まr紅軍游擊隊或其他的武裝隊伍,絕對沒有向草地進攻的企圖,但你們亦不要允許中國軍閥或日本帝國主義的軍隊,經過草地來向我們進攻,來加速你們自己的滅亡。我們愿意彼此締結攻守同盟去打倒我們共同的敵人??傊?,只要你們真認識到蒙古民族解放的必要,不愿做亡國奴,有反對日本帝國主義與蔣介石等中國軍閥的決心,那不管你們的領導者是王公貴族或平民,我們都可以給你們以善意的實力的援助。蒙古民族素以驍勇善戰見稱于世,我們相信你們若一旦自覺的組織起來,進行民族革命戰爭,驅逐日本帝國主義與中國軍閥于內蒙古領域以外,則誰敢謂成吉思汗之子孫為可欺也。請為熟思,并望互派代表以建偉業,則不勝幸甚!謹此宣言。”

  以上宣言,又稱“三五宣言”。當時紅軍長征剛剛抵達陜北。一方面,是內蒙古有人擔心紅軍會由此“向草地進攻”,即向內蒙古進發;另一方面,紅軍也不愿看到蔣介石和其他軍閥軍隊還有日本帝國主義的軍隊經過草地向陜北進攻。因此,這個宣言在關鍵時發布,團結了內蒙古各界人士,對紅軍和陜北根據地的生存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由此我們注意到,宣言中的第一條非常重要,這一條不僅詳盡地表達了對“塞北四省”建省的看法,并已初步勾勒出未來內蒙古形成自治區的版圖。

  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內蒙古人民代表會議在王爺廟(今烏蘭浩特市) 召開,會議決定5月1日為內蒙古自治區成立紀念日,民族區域自治在全國第一個得以實現,時轄呼倫貝爾、納文慕仁、興安、錫林郭勒、察哈爾盟,計32個旗、1個縣、3個縣級市,面積54萬平方公里。

  請注意:今日內蒙古自治區土地總面積是118.3萬平方公里,而當時還不及一半。從“三五宣言”上看,還欠著一半區域的“賬”。

  那么,那一半是如何回歸內蒙古的呢?有資料表明,新中國建立后,中央政府即著手兌現自己曾經宣布的主張。1950年4月,周恩來邀時任內蒙古自治區主席的烏蘭夫到北京,具體商討自治區劃界問題。在西花廳,是周總理一手拿放大鏡一手拿紅藍鉛筆,在中國地圖上把內蒙古自治區的區域勾畫出來,并說像一匹在草原上騰飛的“駿馬”。

  可以說,從那一刻起,由三個“特別行政區”而來的三個省即將被撤已成定局。爾后,1952年察哈爾省建制撤銷,原察哈爾省轄區并入河北、山西2省以及北京市;1954年撤銷綏遠省,并入內蒙古自治區。

  熱河省是最后撤的:1955年7月30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決議,撤銷熱河省。原熱河省所屬承德市及承德、平泉、青龍、興隆、灤平、豐寧、隆化、圍場等8縣劃歸河北??;建昌、凌源、建平、朝陽、北票等5縣及喀喇沁左旗劃歸遼寧??;赤峰、烏丹、寧城3縣及敖漢旗、喀喇沁旗、翁牛特旗3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熱河省由此完成了她的歷史使命。

?
協會章程 - 協會機構 - 入會辦法 - TOP↑
av综合|国产精品免费视频观看拍拍|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综合网|国产三级在线精品区